水南村的人口數相較於其他村子是比較多的,在地理位置上是為水林鄉的市中心。
這一天水南村的村長帶著我們走訪了整個村子,真的非常感謝村長!!
社區公園 |
讀冊館
這是當地水林國中退休的洪姓夫妻捐出來讓大家利用的合院建築,有做了一些庭院造景以及生態蓄水池,讀冊館可供村民舉辦一些教學活動以及讀書,展覽館則作為替代展示空間,也放了一些骨董。(但通常是鎖起來的,看起來很久沒人使用)
街角空間的涼亭式建築作為社區造景,牆面有類似布袋戲布景的彩繪,平常這個空間似乎少人利用與整理,雜草叢生,於是我們提議了居民認養的概念,讓附近居民認樣社區空間。
|
紀家古厝
建於民國四年,是傳統閩南式座北朝南三合院建築,古宅有彩繪、木雕、避邪物裝置,包括麒麟寶塔、桃符八卦鏡、獅咬劍、五雷符,用意在除煞氣迎祥納福,正身最右次間已毀,原建廂房可能斗子牆,現尚殘存痕跡可循。
後又擴建增加日式建築樣式與現代建築,目前紀家古厝已隱身於後世子孫所建造的樓房中,牆牆緊緊相連,呈現出三種不同的建材工法與色調,或許,這樣的畫面正代表著紀家不同歷史年代的轉折。左右護龍已改建,僅正身仍為維持原始的屋構,但無損於合院的格局。正身面寬五開間,出挑步口檐廊桁架,雕工精湛,故事題材豐富,人物、花鳥、動物栩栩如生,而托木斗拱、垂花雕飾工藝,也是紀家古厝中令人讚賞的作品之一。
竹藝師傅王瑞琳
新興南路上的一間小工寮裡,王瑞琳先生利用工作閒暇之餘製作竹椅竹家具,他很熱情的介紹他各種不同的產品,有茶几、板凳、福椅、子母椅、插香專用的梯子、椅轎、攝影用的雙人高腳椅….。並依顧客的需求進行設計與訂製服務。問他是否有收學,徒師傅說現在沒有人要學這種傳統工藝,並且表示這個工作很辛苦生意也並不是太好,而且就算生意好他一個人也做不來。但其實他的製竹工法特殊,如能結合一些現代的設計以及竹材的處理技術,這些竹製家具將能更具有市場性且顏色也將會更美觀。是可以考慮結合創新設計的當地產業。
冠弦吉他樂器坊
位置在本鄉水南地區,陳國明老師傅從事吉他手工製作,是雲林縣唯一手工吉他製造的地方師傅,一路走來已快三十年,體會到手工藝傳承的重要性及歷史使命的責任感,並感受到傳技無人的苦痛。師傅平時專門研究樂理及樂器(電吉他、月琴及鋼琴等),在國內外已打出相當知名度,也讓台灣手工製造吉他外銷進入歐美各國。近幾年開始製作烏克麗麗的訂單大增,並開始接受個性化吉他及烏克麗麗的樂器的訂製服務。他表示,從木頭挑選、剪裁、鑽刻、噴漆,修邊、補土、粗磨和細磨、裝配、上弦、調音等,他表示「一把手工烏克麗麗約100個步驟,費工15天,年輕人通常都不學了。」
宗教資源
龍寶殿/項府元帥
全台唯一的項羽廟,為當地許姓五房先祖-許樣先生,在清朝乾隆年間自大陸奉請項王神尊來臺,保佑村民平安,後於庚申年正月(民國69年)重建。
通天府
「通天府」於明朝天啟年間,由當地祖先從大陸請來溫府千歲,原本是當地人家供奉於家中祠堂,後來於民國37年蓋廟,民國77年期間再度翻廟成現在規模的廟宇。
法輪寺
民國47年興建,建築富麗不浮華。民國51年敦聘深性法師,主持寺務。民國54年組織念佛會,取名為「法輪蓮社」。廟內供奉主佛「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佗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藥師琉璃佛」。
每年於農曆元月初一、二、三,舉行點燈祈福法會。
法輪寺後方有一座「僅會一處」碑,相傳埋葬著300多年前鄭成功、顏思齊部屬骨骸,具有歷史意義。日據時期,日本人得知尖山村有100多座古墓,都是鄭成功、顏思齊部屬,不知何故竟將他們挖出,近百具骨骸搬到了現今水北村法輪寺旁土地,全部葬在一起。 日本人因歷史情結,對鄭成功並不友善,占領台灣期間,似乎有意不讓鄭成功、顏思齊等人的歷史遺跡留下,因此將骨骸集中埋葬,碑上以草書寫著「僅會一處」四字,就沒有留下任何紀錄,此碑由來僅靠耆老口耳相傳得知。
文創潛力分析
舊屋街道
水南地區有很多很有特色的磚造建築及無人居住的合院,日漸毀壞實為可惜。
街道巷弄都很乾淨,似乎常常有人清理。
點狀散步、各有各的特色老屋
我們發現水南社區有很多沒有人居住老房子,古厝及小巷子都是很有味道的,若是可以整理這些空間,像是替代空間等等,讓每間老屋都各具特色,這樣就可以有很多不同風格的替代空間,像是番薯主題館、烏克麗麗館、竹製家具、青草茶....其他藝文展場或商店 ,成為一個個具有特色的老房子,然後再製作些特色路牌成為散步地圖的指引,來到水林水南村這裡可以散散步、騎腳踏車。
研究生:陳泱竹、簡妏丞 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