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水林鄉_塭底村

文/楊雅婷、傅詩涵、蕭士椉、耿煥庭

課程中我們以小組進行雲林縣水林鄉塭底村的田野調查,一開始我們抵達的地方是當地的信仰中心,保安宮。

塭底村的信仰中心_保安宮

(資料來源:本調查小組拍攝)

  保安宮主祀為吳府千歲及天上聖母,庄頭廟宇龍天府則為先天朱王,位於雲林縣水林鄉塭底村塭底30號。
我們的信仰中心保安宮,最早奉祀主神為五府千歲(南鯤鯓吳府千歲:三王公),重建時村民至東石鄉港口宮迎回一尊天上聖母媽祖共同鎮殿,所以在保安宮內供奉有媽祖、吳府千歲、以及中營元帥等神尊。根據塭底保安宮由來沿革簡介記載--早在清康熙十一年間(西元1672)先祖自大陸渡海來台,居住在嘉義縣東石鄉舊庄社,到了清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先祖林楷自大陸湄洲朝天閣奉請聖母金尊渡海來台,由笨港口登陸將聖母金尊暫放在蚶子寮一株椰樹下休息,欲在啟程時笮籠任提不起,心知是聖母神靈暗示就因此暫居那裏,即形成舊庄村落共同與鄰近庄宿民合建草寮廟定名為笨港口天后行宮賜予地方人民膜拜到清康熙三十八年(西元1699),北港溪河水氾濫沖毀了舊庄社被分割成六庄十一角頭,而後塭底才搬遷到現在的保安宮前面池塘居住,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逐漸形成塭底村笨港口港口宮,授受中營賜給塭底村民朝拜庇佑庄境護黎民。
  
  

國寶級畫匠-洪平順
 











(資料來源:本調查小組拍攝)

  上圖為龍天府內部洪平順畫作,洪平順為水林鄉人,高齡68歲仍然在作畫,為中部地區著名的國寶級彩繪匠師。在塭底村中心的保安宮即可見到洪平順的畫作,塭底村另一間角頭廟「龍天府」也可窺見洪平順的畫作。

龍天府
(資料來源:本調查小組拍攝)

  龍天府位於雲林縣水林鄉塭底村塭底23號之1,是我們塭底另一間信仰中心龍天府。主祀神:北極先天朱王,陪祀:北極上帝、北極二府、二太子、薛將軍、福德正神等神明。



塭底在哪裡?













介紹完塭底的信仰後,接著要跟大家介紹塭底村的位置:
  塭底位於水林鄉,嘉南平原西北側,在雲林縣之西南端,東毗北港鎮,西臨口湖鄉,北接四湖鄉,南沿北港溪與嘉義縣六腳鄉對望,土地總面積76.96平方公里。(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0%B4%E6%9E%97%E9%84%89)

塭底村的由來?
  塭底村因地勢為窪地,像魚塭底部,取為「塭底」,以張、李姓居多。具居民口傳在道光年間,約莫120年前,北港溪改道,水流湍急,大水急沖北岸農田,損失不計其數、眼看大水就要衝到舊仔埔以及塭底兩村邊緣,正當村民束手無策之際、村內奉祀之三王公(鯤府千歲)起乩指示,須在南營公神廟處,立一座石敢當,以擋邪神(居民認為大水是一個凶惡之神)。
村民就按照神明指示,很快收集破犁頭、破鼎(破鐵鍋)等鐵器,和上泥土埋在指示地點,並在上方立大石一塊,取名石敢當。說也奇怪,當洪水沖至石敢當時,土堤不再崩落,也保障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現在石敢當的遺址已不復存在了,而北港溪又因為大水而再往南邊改道了。

石敢當遺址
(資料來源:塭底村廟宇巡禮 - 中興國小)

塭底村特色景點
賞鳥溼地
  根據雲林縣政府文化處網站記載,本地位於北港溪畔,鄰近北港溪出海口鹹淡水交界處,泥沙淤積形成一溼河灘地腹地廣大,河堤旁孕育出一片廣大的紅樹林生態,大大小小的彈塗魚、招潮蟹十分活躍於濕地,遊客們用肉眼即可觀察。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河堤旁有幾區圍起來的魚塭養殖。因富含豐富的魚蝦貝類,適合水鳥棲息,塭底濕地每年隆冬可吸引成千上萬的冬候鳥,種類眾多,是縣內水鳥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資料來源:本調查小組拍攝)

塭底村特產
番薯
   水林鄉是台灣番薯的主要出產地,各鄉鎮有很多番薯田,塭底主要也產番薯,產地面積約佔,生長週期6個月,番薯大多是黃肉的台農五十七號及偏橙色的台農六十六號,根據村長口述資料,番薯的產地面積約佔三十多甲。

高麗菜
















(資料來源:本調查小組拍攝)

   我們塭底因臨近海口,土地鹽分高,由村長帶領部分農民種植高麗菜,收成期是3個月,利潤較番薯高,產地面積約佔二十多甲。

玫瑰番茄
   在雲嘉大橋附近有一座溫室,上面寫著大大四個字「玫瑰番茄」-水哥教育農場,位於雲林縣口湖鄉水井村1172號,水哥教育農場以溫室栽培蕃茄,總共有1.5公頃,種植有4種番茄,因附近土壤鹽分高,地層下陷嚴重,種植不易,經過改良之後鹽地裡含有的鈉成分,巧妙的轉換成蕃茄甜度。

小結
  塭底村的人口外流相當嚴重,留在村裡多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教育資源也相當貧乏。根據調查與村長的訪談得知,塭底村當地的溼地景觀非常有特色,自1995年以迄2007年,以在此紀錄到42157種鳥類,溼地的植物也非常豐富。若善加規劃當地溼地,與水林鄉周邊村落結合觀光行程,也許會吸引更多的青年返鄉,讓流失的青壯年人口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另外,塭底村因臨近海口,土地鹽分高,由黃村長帶領部分農民種植高麗菜,收成期是3個月,利潤較番薯高,產地面積約佔20多甲。根據與村長的訪談得知,我們塭底也有幾位青年回來種高麗菜。近年來許多青年農夫返鄉,這也是讓當地注入活力的動力。或許當地人不自覺,但其實村落一定有本身特殊的地方,如同每個人都有個性,當然村落也是,所以才要親自田調走入社區,體會當地的風俗民情,才能看見與當地人眼中不同的塭底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