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水林鄉_順興村「順興‧順心」

文/ 羅婕   高翊瑋   蔡明達   謝雅琬

前言

臺灣地區在解嚴之後,自由民主思想主義開始提昇,在人民組織、社團發展之上,民眾也發現個人及群體有可能為社會帶來轉變的力量,在民國83年,文化部(原為文化建設委員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政策」,讓臺灣的社會運動開始有了不同的工作期程,也有不同的變化,更將社會運動帶回土地、社區、讓大家有了自己的生活主張。

社區總體營造是一個自成小社會的地區裡,由在地居民針對社區的文化傳承,環境再造、產業振興、終身學習、健康促進等等公共事務與生活的總體,以居民參與、由下而上、培力造人的方式與理念,共同經營與創造的實踐。 (黃世輝, 2013)

許多社區藉由社區總體營造,在與居民共同討論之下,找出自我社區的特色與文化,並且保留當地特有風貌,重新寫出社區歷史發展的過程與方向,而在地文化的內涵與特色,也受到保存與創新,讓社區能夠「自助互助」、促進社區生活與文化融合、激發在地認同的情感,並開創特色,了解自己並可以向外發展的文化觀光等的造人運動。

在進行社區總體營造之前務必先進行的過程就是要了解自己有多少相關資源,社區資源調查大體可分為「人、文、地、產、景」五大項進行發展,本組亦是如此發展,由此分類可以更為清楚了解各大項目對於社區內容的資源進行簡易的統整與調查,本組將針對水林鄉順興村進行社區總體資源調查,了解社區的公共參與,也了解社區內的資源還有哪些,並且書寫整理,讓看似平凡卻不平凡的社區資源也能被大家看見。



壹、社區基本介紹

一、水林鄉基本歷史介紹

水林鄉村落的形成從四百年到一百年的開發期間都有,以明朝天啟年間顏思齊開墾的區域年代最早,包括水北、水南、土厝、後寮等村,都是在明朝末年即有漢人開墾,其次是較鄰近區域的村落,有尖山、萬興、春牛埔、車港、蘇秦、西井、大溝等,也有三百年以上的開發史,而最晚的區域則屬瓊埔與塭底,大約百餘年,各村落皆有同姓群聚的情形,只要根據姓氏去推測,大概就可以知道此人住在那個村落了。
而水林鄉地名的由來,大致分為歷史與地理二類,包括地緣關係的厝、店、埔、崙等名稱,如陳厝竂(現為土厝的部落)、王厝竂(現為土厝的部落)、顏厝竂、蕃薯厝等;也有照拓墾地形命名的,如尖山、大山、山腳、塭底、海埔竂(現為海埔)、吃水堀啊(現為順興)、湖子內(現為溪墘的部落)、西井、牛挑灣(現為灣東、灣西)、溪墘厝(現為溪墘)等;另外與軍事相關的也有,如紅毛路(現為車港的部落)、土厝(現為土厝的部落);以植物命名的如水燦林(現為水北及水南)、蔦松(現為松北、松中、松西);以聚落機能命名的如春牛埔(現為春埔);懷念大陸家鄉命名的,如海豐(現為蘇秦的部落)。
水林鄉全鄉面積76.96平方公里,分成24村,其傳統的區域劃分和警察勤務轄區雷同:
Ÿ   東區(土厝派出所轄區):土厝、溪墘、海埔等三村。
Ÿ   中區(水林分駐區轄區):水北、水南、後寮、大山、順興、尖山、大溝、萬興等八村。
Ÿ   北區(宏仁派出所轄區):灣西、灣東、春埔、西井、車港、蘇秦等六村。
Ÿ   南區(蔦松派出所轄區):松北、松中、松西、山腳、蕃薯、瓊埔、塭底等七村。 (蔡智明, 94)

二、順興村區域位置

順興村位於水林鄉西南方,鄰近的村莊為:北方的大溝村、東北方的大山村、東南方的番薯村及海埔村、南方的塭底村。

三、順興村歷史沿革演化

屬諸羅縣尖山堡食水窟莊。
光緒14年改隸雲林縣。
光緒22年日本據台廢縣設廳改隸斗六廳,旋又改為嘉義廳
民國9年自治實施,改編入台南州北港郡水林庄食水堀,
民國34年台灣光復改為改為台南縣水林鄉順興村,
民國39年改隸雲林縣迄今。 (阿源部落格, 2013)

四、「順興村」的由來

民國34年,光復後,因為村莊越來越多人,四周的低窪也慢慢的填平,加上當地的主要馬路名稱為「順興路」,後來就改為順興村。(整個村都是順興路)

五、「食水堀」的由來

順興又稱「食水堀啊」,嘉慶年間,李姓先祖從大尖山到此搭草寮居住,草寮位於較高的荒地上,三面環水,望眼都是池塘,因此稱為「食水堀啊」,土地含鹽分高,當地人只要將土挖起來,泡在清水中,就可以過瀘取食鹽,直到日據時期,嘉南大圳完成後,引水灌溉,才逐漸將土地的鹽分洗淨,增加不少耕地。
此地較低漥,至今仍有不少的漁塭,而且屬於水林鄉較偏遠的位置,水林鄉的垃圾掩埋場,就設在這裡,當地也有不少養豬戶,造成環境衛生比不上其他的村落,常引起居民的抗議。 (蔡智明, 94)
而又有另一說,是本村祖先於清乾隆年間(公元17561795)由大陸福建省詔安縣林投鄉遷居大山村,於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再移居至本村,當時由於先人來臺人數不多,村莊四周到處低窪地很多,皆闢為池塘養魚,僅存中間高部分陸地,每逢夏季霉雨時節,排水不良,常成汪洋水鄉,因此地名就命名為「食水堀」。 (地名的故事, 2013)統整起來,都是因為水塘眾多,三面環水或排水不良等原因引起,所以在傳統名字上,就都與水堀有關。

六、人口分布概況

鄰數
戶數
男生
女生
合計
9
355
564
452
1,016

因為鄉下沒有什麼工作機會(除了種番薯),大部分的年輕人為了比較容易生存下去,都會到別的鄉鎮找工作,而造成村莊裡的人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居多。
Ÿ   滿20歲的人具有投票權,約8à800多人。
Ÿ   未滿20歲的人,約2à200多人。

七、社區地圖

順興村全圖
順興村生活地圖



貳、人文面

來自社區,更知社區事項的社區達人們,每位都是社區的寶貝,當然還許許多多的社區達人,更待發現。

一、李稻助村長

熱心助人,了解村內的低收入戶、獨居老人及身心障礙人士。將外地捐助之物資,於第一時間進行發放。社區的重要人士,所有農民補助、災害申請,是地方與政府和對外資源的對口第一人。
村長,認真將物資分類並進行發放

二、林顯男理事長

擔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台糖北港糖廠總務課退休,已退休8年了。以往社區內亦有部份人士種植甘蔗,退休後才回來社區,管理社區發展協會事項,固定召開會員大會,使社區發展協會組織能順利運轉。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三、林之彬課長

返回水林鄉有1年半時間,現任水林鄉公所農政課暨財政課課長,課長認真公務,雖公務忙碌但仍然熱心參與並了解地方事項,對於社區內的農田都有了解,並且會告知農民們目前有什麼相關補助事項,並請村長進行公告。
不只認真公務,也了解在地的課長

四、村長夫人

熱情有勁,熟知社區大小事,常說「村子的事是他先生管,我管家裡就好」,帶我們找特色地點。
村長夫人介紹村長辦公室內的小畫作

五、有機地瓜農-李振明先生

專做水林鄉蕃薯買賣,11號、台農57(黃皮番薯)及台農66((葉子較大)紅皮)批發、零售均有,對於社區內的田地相當了解,是全社區唯一的有機蕃薯田,社區內除了主要地瓜、沒種其他、大概有188公頃都種植地瓜,而全家便利商店用57號番薯,有跟瓜瓜園合作賣給全家,在用藥知識及有機方面相當了解,與課長教我們分辦地瓜類別,並說明地瓜的種植與注意事項如:一般田地分成1.有農藥 2.無毒(安全) 3.有機(最高階)

現任:社團法人雲林縣自然農業發展協會理事
建立樂活農業產銷平台落實永續農業生生不息
確保農業品質認驗標準提供就業創業諮詢服務
社區中唯一的有機地瓜田

六、奇石收藏家

為人熱情又樂觀的大哥,喜歡到溪邊去收集有奇妙花紋的石頭,特別是對於有數字的石頭,更有著特殊的偏好。

介紹其他的大石頭



參、文化面

一、代天宮

順興村民的先民在清乾隆年間,由大陸福建省詔安縣林投鄉移居到水林的大尖,因為耕作不便,嘉慶年間遷到現址,當年隸屬諸羅縣尖山堡食水堀庄;清朝光緒三年,大尖山、頂尖山、大溝、食水堀等地的村民,聯合在大尖山建築代天宮廟,奉祀李府千歲,光緒14年,順興村民由大尖山分香火回食水堀膜拜,民國11年,雕刻李府千歲金身奉祀,在民國41年,由李昆、李拋、李愩、林育西等人,發起建廟。
歷經37年後,舊廟破損,民國77年,全村信徒發起重建,成立重建委員會,林萬幅擔任主委,林萬力為重建委員會顧問,僅一年時間即重建完成。 (蔡智明, 94)
主祀李府千歲,會至南鯤鯓代天府進行會香,千歲聖誕為農曆426日,社區內為進行繞境平安。
l   民國11年歲次壬戌(西元1922)雕刻李府千歲金身並奉祀五府千歲等。
l   民國41年歲次壬辰發起建廟,同年花月(2)3日卯時開工興建,同年蒲月(5)17日午時入火安座,李府千歲鎮殿。
l   民國77年歲次戊辰,有鑑於建築簡陋又歷經37年破舊不堪,隨於同年端月(正月)26日卯時動土開工興建,同年葮月(11)11日卯時新雕刻五府千歲金身,在南鯤鯓代天府開光點眼,同年葮月(11)27日午時入火安座。 (阿源部落格, 2013)

登記名稱: 代天宮
主祀神明: 王爺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委員會
地址: 雲林縣水林鄉順興村順興路45
負責人: 李清陣
電話: 05-7855527
目前食水堀的位置,在庄內代天宮的廣場前,有一部份被廟方收購,填土,做為代天宮的廟埕.每到五王香期,諾大的廟埕,信眾獻戲拼臺,商展夜市雲集,也許就是因為這裡的地理特殊,才會被王爺選定將代天宮廟宇建造於此地.靠近食水堀的這塊廟埕,有圈起來的範圍,是代天宮的中營.上頭的掃令可是大有來頭.是早期南鯤鯓五王及五王夫人遊巡至此,從神轎內拿出的黃色掃令,頒給順興代天宮.此後,代天宮的每年南鯤鯓進香,都要將此黃令帶回,由南鯤鯓代天府由神房內拿出五王大印用印.聽說,這面黃令全臺只發出去三四面,在代天府的歷史記載中都有登錄.
順興代天宮的廟埕,因為前後期的關係,由一條馬路分為兩部份.靠近廟宇的部份地勢較高,鐵皮加蓋的拜庭下面,是代天宮的天公爐.一旁有桌椅,是庄內居民閒暇之餘,來廟口散步聊天,聚集的場所.很典型的農庄景象! (, 2010)


社區信仰中心-代天宮




二、土地公

社區的信仰中心,在農田之中,也可見到社區居民幫土地公安插的拐杖-土地公拐、土地公金,以前8/15請土地公回家,回去吃飯,怕他太老給他拐杖,方便走路,有謝天謝地,謝神、敬神的意思存在。
小巧的土地公廟

三、五營(東、西、南、北、中)

五營神將,又稱五營元帥、五營將軍、五營神軍、五營神兵等,簡稱五營。是道教與民間信仰中,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五營分為「東營九夷軍」、「南營八蠻軍」、「西營六戎軍」、「北營五狄軍」、「中壇三秦軍」等五支神軍以抵禦邪魔。
五營是臺灣公共區域中的避邪物,其可分為「內五營」和「外五營」等兩大類,外五營通常會在距離廟宇主體相對位置的聚落出入口,具有無形的防衛武力,鎮壓廟宇管轄範圍內的村落平安,順興村的五營是以竹竿放置定點。
因位居海邊,盛行瘟神信仰,以保境安民之神--”鎮五營”最具特色,在大小庄社各週都設有「五營」來「鎮」壓邪魔,在台灣除澎湖地區盛行外,台南安平亦有少數,均屬漳泉聚落,在客家聚落中,目前就僅見佳冬庄有此鎮五營的瘟神信仰。
所謂「五營」係東營(青、羅昆)、西營「白、羅燦)、南營〝(紅、文良)、北營(黑、招賢)、中營(黃、太子爺)--括弧內前者為旗幟的顏色,後者為主帥的名稱,中營主帥太子爺也稱為「中壇元帥」是五營具兵將的總稱,信徒們相信他的法力,可長保境內平安。 (鄉村建設的分析與建議, 2013)
五營

四、媓仙宮

社區內的地方神廟。
地方神廟

五、村長辦公室

為社區物資集中地,也是事項公告集中地,會針對社區內的獨居老人、低收入戶先行發放物資,社區內有一位老師書寫「好話」,跟來村長辦公室的民眾進行分享。
具有公告、教化及物資集散地的村長辦公室

六、慶祝太子生

重陽節為中壇元帥登仙日,田調日為農曆98號,居民提前慶祝,慶祝的人家主要都是家裡有奉神明,有請戲劇表演,晚上還會辦桌,吃平安,實際為恭祝觀音佛祖、中壇元帥列位正神聖誕。
社區祭祀活動

七、蕃薯節

時間:2009117日(六)
地點:順興村活動中心旁
2009年水林鄉蕃薯節親子千人焢窯,縣長蘇治芬親臨體驗親子焢窯樂趣。[1]
此次辦理在順興村活動中心旁,只剩旗面

肆、地方面

一、自然生態池(水堀)

順興社區舊地名為「食水堀」,社區內還有2處水堀尚未填平,有水鳥過境,環境生態豐富,管芒花成為躲避天敵的自然屏障,偶爾會有居民前來釣魚,水深約有1.5公尺,以前小時候在裡面游泳。
天然生態區

二、社區休息站

隨處可見的小休息區,在社區之中,有些地方會設置小小的座位讓大家可以在走路之中休息一下,雖然沒有特別上色,但仍可見到社區內的小巧思。
陸旁的座位

三、鱷魚

社區內的特色動物?某戶人家所養殖的鱷魚,曾開價讓人購買,但目前尚未人購買,或許可以成為社區動物教育項目之一。
現代恐龍-鱷魚


四、快樂農場-豬、羊、雞、鴨、鵝

社區內有四處廢場的養豬場,此為村長家的廢棄養豬場,村長於95年至98年有養豬,廢棄養豬場還是有養豬,但不特別進行買賣,還有羊隻也是。社區內另有2處養鴨場。
快樂農場

五、倒地鈴

科別:無患子科 多年生草本蔓藤植物
用途:可植為觀賞植物、花材,或藥用。
莖細長柔韌,有卷鬚,葉有柄、互生,二回三出複葉,小葉有銳鋸齒,蒴果倒卵形,不常開裂,具三稜,整個膨脹如氣囊;配上長長的果梗,類似燈籠形狀,種子黑色,球形,具白色心型圖案。
樂用療效:有清熱、利尿、健胃、涼血、活血、解毒之效,可治糖尿病、疔瘡、水泡瘡、疥癩、便秘、小便不利、肺炎、肝炎、黃疸、淋病、結石症、風濕症、疝氣腰痛、陰囊腫痛、跌打損傷、蛇咬傷等。



伍、產業面

一、番薯

5766」指的是「台農57號」和「台農66號」的番薯品種,也是目前臺灣最大宗的兩大品種。兩者肉質一紅一黃、耕地一南一北、產期一前一後,輪番供應全年不間斷的市場前線,形成國人最熟悉的鮮食番薯。而全臺番薯主要產地,以水林鄉栽種面積最廣,高達1482公頃,產量更佔總量五分之一多,不管就面積或產量,都穩坐全臺番薯鄉鎮之冠。
順興村就是番薯新品種的田間發源地。民國4243年農業試驗所的的李良所長,請農業科職員先拿57號到順興村試種,挖起來下面生一長串,圓圓小小的像球一樣,好吃又漂亮,大家都搶著去剪藤回家種,就是這樣慢慢繁殖起來的。而隨著57號試種成功,其後新育成的品種農試所也託他栽種管理,正式從眾多品種中確立台農57號和66號的產量最好。
直到今天,順興村種出來的57號番薯,仍以鬆、Q、甜三大特質,成為全臺各家烤番薯廠商的必爭之地。放眼全村,番薯田就是最主要的景觀,村裡幾乎每塊有水井又不淹水的農地都種番薯。番薯已成為順興村最主要的產業。地瓜農種過一期稻後,農曆七月後的第二期改種地瓜,隔年年初到4月期間收成。地瓜的生長期約六個月,栽種地瓜平均一分地的成本約13000元,可以收七千台斤到九千台斤左右,由於水林鄉的地瓜產量大,台南農業改良場不斷提供新的品種給地瓜農試種,使得水林地瓜除了維持既有的高品質外,還可以不斷的改良,精益求精。
(鄉間小路: 一種番薯餵養百款人http://blog.igarden.com.tw/2012/12/yam-planting-YunLin-Taiwan.html)

順興村的番薯田
兩種不同品種的番薯
通過農藥檢驗獲得有機農業生產協會認證





二、稻米

除了番薯,稻米也是順興社區產量較高的農產品之一。目前在順興和其他幾個社區種植的新品種,“台農84號”水稻已經收成。生產者稱當初會選擇這個新品種來種植是它符合友善環境耕作的原則,採收後採用”日曬稻穀”方式來作出好吃的稻米,再以稻穀冷藏、賣多少、碾多少的方式來保存 “米” 的鮮度。由於為副熱帶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雨量豐沛,農民一年可以三穫,通常以稻米兩穫(早冬及正冬),及一期雜糧為主。

三、花生

花生是僅次於番薯、稻米的第三大產物。花生不僅可以生食書、熟食,也可以用來榨油。花生的栽種,第一期是農曆十二月到一月,第二期為農曆七月到八月,過去都是由私人自己買賣,現在由農會運銷。
順興社區的花生地




四、公共汽車站點

順興村有一個客運站點,位在小超市前。每天途經順興的公共汽車來回各有六班。公交站牌附近佈置有公佈欄,告知村民村內各項信息。
公交站牌
公佈欄

公交時刻表
北港往金湖
0600
0840
1220
1420
1700
1845
金湖往北港
0630
0920
1300
1500
1740
1915

五、超市與雜貨店

順興社區共有一間小型超市與兩間雜貨店。超市臨近公車站,面積約70平方米,出售各類基本的日常用品及食品。
超市

六、理髮店

順興村有一間理髮店,在村長辦公室對面,屬家庭理髮式,內有三張座椅,由老闆娘親自為你服務,在他不聊天的時候,為大家服務。
理髮店




陸、景觀面

一、社區入口意象

順興社區入口意象,以地瓜為主進行創作,於9311月駐立於此。
66號地瓜為主進行設計。

二、社區活動中心

在代天宮對面為順興村活動中心,提供村民運動休閒的場所與設施,同時也是投票集會的場地。在活動中心的一角,有推行垃圾分類的標誌及保護地球的標語。活動中心除了是投票所之外,在去年也有熱心教學的老師,擔任課後輔導老師,教導小朋友生活上的常識與觀念,但只到今年年初,約3月左右,平常活動中心下午會有居民前來活動、下棋。
社區活動中心

三、社區公園

活動中心外的社區公園是村民最喜歡的活動場地,小公園內有蓮花池、涼亭、樹蔭。茶餘飯後、農閒之時,村民多聚于此,或靜坐,或閒聊,以男性居多。
社區公園

四、農家後花園

順興社區農戶們家家戶戶幾乎都在宅前屋後種植有絲瓜,既可以用於食用,又為屋舍增添了幾分生機。農家後花園里還往往栽植了蓮花等花卉,沒有精美的花盆,廢棄的泡沫箱子、塑膠桶成了植物安身之所,也不失為別樣的景觀。老伯院子里懸掛的已被風乾的瓜類也像精心設計的工藝品,趣味橫生。
幾乎家家戶戶都種的絲瓜
各家後院屋旁栽植的花卉
院子里懸掛的瓜類成了一種擺設

五、現代村舍

除了三合院,順興社區的村民大部份住在這種兩三層的現代農舍中,臨街首層可作為商用,二層及以上居住。立面多為馬賽克拼貼。
現代村舍

六、老房子-三合院

在社區之中,最常見的是二至三層樓的樓房透天厝建築,而三合院的老房子也拆除的差不多了,但仍有不少間,許多是原本住戶在附近又蓋了現代式的透天厝,因為荒廢古厝。
日治時期常見的壁體作法,即先使用木竹作為牆柱,並以竹條編製成網狀,再以灰泥夾雜稻草、穀殼等抹上,最後表層以白灰抹成的作法。此種作法對木構造建築相當重要。
正在進行祭神的三合院;廢棄的三合院外露出的古老工法「編竹夾泥牆」

七、二層樓的三合院

三合院的改良版,只有正廳面是蓋成二樓的,一樓已轉形為機車停放處,在走訪社區之中,只有這一間是以紅磚形式蓋成三合院,其餘則是屬於複合形式。
二樓式的三合院




結語

        社區工作是不斷的滾變、變新,而社區資源也是不斷的一直在更動,而此份社區資源調查報告書,將社區內容做簡單的記錄及訪談,但社區更內部的資源與內容仍需要持續進行,如果你認為一件事情是對的,那就不要中斷他,社區營造工作主要是造人,人對人、人對土地、人對自然及環境的情感,如何將這些轉化並連結在一起,這是對未來的考驗,更是對未來的期望,讓大家了解自己的地方事,能夠共同為地方進行一些事項,為地方生活出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凝聚共識讓生活更美好。



參考資料

Ÿ   (20131011). 擷取自 阿源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JMMEdxuICkOEqBimbokA783F/article?mid=14404&next=14401&l=f
Ÿ   地名的故事. (20131011). 擷取自 雲林縣水林鄉鄉土教材: http://cuy.ylc.edu.tw/~cuy15/ch1/p3/p3-1.htm#13
Ÿ   . (201036). 水林鄉順興代天宮. 擷取自 東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ZmKRQBaRRUFECuURU3OS/article?mid=-2&next=10712&l=a&fid=15
Ÿ   鄉村建設的分析與建議. (20131011). 擷取自 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pingtung/depart/county/rul.htm
Ÿ   黃世輝. (20131109). 社造學堂. 擷取自 雲林縣社區營造e即通: http://yc.yunlin.gov.tw/content/index.aspx?Parser=1,14,337,335
Ÿ   蔡智明. (94). 水林思齊. 雲林縣斗六市: 雲縣府.
鄉間小路: 一種番薯餵養百款人http://blog.igarden.com.tw/2012/12/yam-planting-YunLin-Taiwan.html


[1]雲林縣政府農業處新聞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